肌少癥的臨床表現(xiàn)有哪些?
肌少癥的臨床表現(xiàn)主要圍繞肌肉量減少、肌力下降及軀體功能減退展開,具體表現(xiàn)如下:
一、核心臨床表現(xiàn)
1. 肌肉量減少
- 肉眼可見的肌肉萎縮:四肢變細(尤其大腿、手臂),但可能因脂肪堆積或水腫掩蓋。
- 儀器檢測異常:通過雙能X線吸收法(DXA)、生物電阻抗分析(BIA)等可明確肌肉量低于正常值。
2. 肌肉力量下降
- 握力減弱:握力計測試顯示低于同性別、同種族正常值(如男性<28 kg,女性<18 kg)。
- 下肢力量減退:表現(xiàn)為站起困難(需扶手支撐)、爬樓梯費力、易跌倒。
3. 軀體功能減退
- 步速減慢:常速行走速度<1.0 m/s。
- 平衡能力差:步態(tài)不穩(wěn),易搖晃,增加跌倒風險。
- 活動耐力下降:六分鐘步行距離縮短,日?;顒樱ㄈ缳徫铩⒓覄?wù))需他人協(xié)助。
二、伴隨癥狀
- 體重減輕:非刻意減重,但非所有患者均出現(xiàn)。
- 疲勞感增加:輕微活動即感疲憊,恢復時間延長。
- 代謝異常:胰島素抵抗、骨密度降低(增加骨質(zhì)疏松風險)。
- 心理影響:因活動受限引發(fā)焦慮、抑郁或社交退縮。
三、常見并發(fā)癥
1. 跌倒與骨折:因肌力及平衡能力下降,髖部、腕部骨折風險顯著增加。
2. 感染風險升高:呼吸肌無力可能導致肺部感染(如肺炎)。
3. 術(shù)后預(yù)后差:住院時間延長,術(shù)后并發(fā)癥(如深靜脈血栓)增多。
4. 失能風險:嚴重時喪失自理能力,需長期護理。
四、診斷參考標準
- 肌肉量檢測:DXA、BIA或CT/MRI評估。
- 肌力測試:握力計、椅子站立試驗(5次起坐時間>12秒提示異常)。
- 功能評估:步速測試、SPPB(短時軀體性能測試)評分。